雖然《蒲公英》的故事主線是一個寡婦如何改變自己的拉面店,但有趣的是,影片在敘述這個故事時,卻結合了對于這個故事題材來說非常天馬行空的類型——“西部片”,讓這部本原本聚焦于拉面制作的美食電影,顯得光怪陸離。
影片的開頭就極具黑色荒誕喜劇的意味,一個身穿白衣服的男人帶著女友,在電影院里看電影,直面鏡頭說著自己最討厭看電影的時候被打擾。但在他前面卻擺著一張折疊桌子,上面有色彩繽紛的西式腌火腿、色拉,冰桶里還有香檳酒。之后真的有人吃洋芋片和擠包裝袋,發(fā)出噪音,畫面極具諷刺意味。
這一段與影片主線毫無關聯,是影片的副線之一。導演在影片中不僅講述了一個主線故事,還將幾個看似并無關聯的小故事穿插講述在其中,最終以浮世繪的方式,描繪出人類與食物之間千變萬化的聯系,讓影片的主題從拉面店,上升到人生的層面。
吃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此當電影中出現吃的鏡頭時,往往具有不一般的含義。這部片子以美食為基點,以荒誕為筆,講述了人生的哲學,表現了人最原始的需求。吃的價值,就在于生活,而生活最緊要的,就是一顆樂觀執(zhí)著的心。影片中的美食鏡頭也拍得很有美感,讓這部影片在哲學意味之外,還當得“秀色可餐”四個字。
無論是為了簡簡單單的感受怪才伊丹十三的黑色幽默,還是想從中獲得更多的人生哲思,這部將在北影節(jié)展映的大師之作,都是你不應錯過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