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8月15日舉行活動紀念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9周年。
當日,活動在紀念館的“三個必勝”展廳舉行。上午9時,參加活動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后代代表、青少年學生代表、大學生志愿者代表等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后,全體人員觀看短片《受降倒計時》。
南京市科睿小學二年級學生章若初為大家講述抗戰(zhàn)老兵手印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 攝
在紀念館“三個必勝”展廳的尾廳,有一面米黃色砂巖質(zhì)地的弧形墻面,上面排列著648個鮮紅的手印。這些手印的主人有個共同的名字——中國抗戰(zhàn)老兵。活動現(xiàn)場,南京市科睿小學二年級學生章若初為大家講述了抗戰(zhàn)老兵手印的故事。“是這些抗戰(zhàn)老兵用生命換來了今天和平的生活,我們要努力學習,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章若初說。
圖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三個必勝”展廳排列的648個鮮紅的手印(局部)。新華社記者 邱冰清 攝
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群體而言,“8·15”是光明重來的日子。截至目前,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xié)會登記在冊的在世幸存者僅剩32人。幸存者老人日漸年邁,越來越多的幸存者后代成為傳承歷史記憶的主力軍。
當日,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的外孫女夏媛、曾外孫李玉瀚也來到活動現(xiàn)場。2022年,夏媛、李玉瀚成為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14歲的李玉瀚雖然是傳承人中年齡最小的,但已經(jīng)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當了好幾年小小講解員。
“別看他年齡不大,但他知道心疼太婆,也深知歷史傳承的責任。”夏媛說,外婆年紀越來越大了,耳朵也聽不清了,眼睛也看不清了,她希望我們可以代替她去作證,讓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紀念館外,參觀者排起長隊。“這是南京的傷痛,也是民族的記憶。我們會記住歷史,并在和平的今天更加珍惜當下的生活。”一位參觀者說。(記者邱冰清、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