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6日10:38 來源:新華網
“他可能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老百姓最先接觸到的日本當代作家之一!保等眨毡咀骷叶蛇叴疽灰虿∪ナ赖南鞯街袊,他筆下的《失樂園》、《男人這東西》等著作令中國讀者記憶猶新,上萬網友通過微博、微信追憶起獨特的“渡邊體”創(chuàng)作風格。 |
“他可能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老百姓最先接觸到的日本當代作家之一!5日,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因病去世的消息傳到中國,他筆下的《失樂園》、《男人這東西》等著作令中國讀者記憶猶新,上萬網友通過微博、微信追憶起獨特的“渡邊體”創(chuàng)作風格。
“很生活,也挺文藝”
盡管在改革開放初期,渡邊淳一的作品因涉及一定篇幅的“性描寫”而存在不少爭議,但這并未影響他成為在華作品最暢銷的日本作家之一。
“在我的印象里,先是渡邊淳一,后是村上春樹,兩位日本作家最受中國讀者關注!痹撠熞M多部渡邊淳一晚年作品版權的上海人民出版社資深編輯曹楊告訴記者。
據不完全統計,在渡邊淳一人生的最后10年間,曾至少四次到訪上海,包括參加新書首發(fā)式、上海書展以及出席上海世博會的一次文化論壇等。2004年、2007年渡邊淳一新作《丈夫這東西》和《鈍感力》的中文版相繼在上海首發(fā),曹楊作為中方編輯陪伴了渡邊淳一的訪華之旅。
網友“且行且byebye”在微博上留言,“只看過老先生的《鈍感力》,由于其深厚的醫(yī)學基礎,該書對女性的性格及生理結構的分析鞭辟入里令人嘆服。記得剛讀完后一直回味,還拿生活中的例子去驗證,很有意思。老先生一路走好!”
對于“60后”編輯曹楊而言,渡邊淳一的作品風格與這名網友的描述有些相似——“很生活,也挺文藝”。
早年曹楊也曾是《失樂園》的讀者,后來在其策劃引進《鈍感力》時特別感慨,“很欽佩老人的觀察力,特別是對人的細節(jié)動作和心理的描寫!薄氨热,他描寫夫妻兩人對擠牙膏的爭執(zhí),究竟是從尾部開始擠,還是從中間胡亂擠,這樣生活化的細節(jié),讓人心有戚戚!
在渡邊淳一的讀者中,有街頭地攤文學的讀者,也有“高、洋、上”的學者,從渡邊淳一的文字中,有人讀出了文學,有人讀出了心理學,還有人說“這其實是一種來自日本的生活哲學”。
文化學者張頤武點評,渡邊淳一筆下的感情,“復雜微妙既有日本文化的特色,又有全球性的一些內容”。
“寫人性,并不完全等同于‘重口味’”
在一些中國“粉絲”的記憶中,渡邊先生的簽售活動總有一個規(guī)定“模式”。一是用隨身攜帶的特制毛筆恭恭敬敬簽下大名;二是讓身邊的助理在扉頁上工工整整蓋上印章;三是起身向這位讀者鞠個躬。
“每次看他這樣的一組動作,讓大家都覺得他對文藝創(chuàng)作是很嚴肅、很謙恭的,不是那種‘為色情而色情’。”曹楊個人認為,渡邊淳一有比較豐富的醫(yī)學教育背景,他的寫作本意是描寫極端情況下的人性,并不完全等同于“三俗”和“重口味”。
對于個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渡邊淳一晚年曾對中國讀者這樣解釋,是“由心而發(fā),沒有諱言”,這也是他給一些文學后繼者的建言。
他還曾向中國媒體透露,人到晚年,一直關注老年人的情感追求,包括心理和生理等多方面的追求!拔乙嬖V大家,六七十歲的老人也有愛的追求!
在中國出版界,渡邊先生的版權一度是爭奪熱點。多家出版社的編輯表示,佩服老人晚年依然具備的創(chuàng)作活力和創(chuàng)新意愿,比如“鈍感力”這個詞,在日文中本來沒有,是渡邊淳一發(fā)明的“生造詞”,完成這部書時他已年過七旬。
愛中國文化,也愛中華美食
在接近渡邊淳一的圈子里,不少人愛稱他為“老渡”。而今“老渡”走了,還留下了一連串有關他與中國文化傳播的佳話。
下圍棋、寫毛筆字、食大閘蟹、品紹興黃酒……這都是晚年渡邊淳一來華時的嗜好。在中國出版人眼中,“老渡”平時不茍言笑,不過一接觸到中華美食,自然會洋溢出孩童般的笑容。
“記得有一次,渡邊先生特地去坐了上海的磁浮列車,在車速達到極限時,他要求我?guī)退膹堈樟裟睿矣X得他總是很樂意接受新事物,包括與中國有關的很多新事物!辈軛罨貞。
據報道,渡邊淳一晚年支持日中兩國文化友好交流。一些文藝評論人認為,與其他一些日本作家一道,他為中國人接觸當代日本文藝打開了一扇窗。(記者許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