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9日10:21 來源:新華網(wǎng)
短短十幾天后,花上大價錢建造的奧運場館在一刻熱鬧后,又該怎樣發(fā)現(xiàn)和利用它的長久價值?各國既有前車之鑒,又有他山之石。 |
奧運會向來都是耗資巨大而又非花錢不可的項目。歷屆奧運會主辦國幾乎都要在基礎設施、場館建設等方面投上巨資,以滿足舉辦奧運會的要求,展示一國風采。然而,短短十幾天后,花上大價錢建造的奧運場館在一刻熱鬧后,又該怎樣發(fā)現(xiàn)和利用它的長久價值?各國既有前車之鑒,又有他山之石。(新華網(wǎng)日本頻道綜合)
(圖為鳥巢)
北京:賽后場館轉型多元、利用率高
據(jù)北京奧運城市發(fā)展促進會副會長蔣效愚介紹,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使用了31個場館。其中12個為新建、11個改建,還有8個是臨時建筑。其中,部分場館歸屬高校,目前主要服務于大學體育教學及周邊居民健身。今后還將進一步向社會開放。
像鳥巢、水立方、五棵松體育館等場館屬于社會化程度較高的一類!氨热缥蹇盟审w育館建設了籃球公園,是目前國內(nèi)最集中的標準場地;水立方經(jīng)過改造,平時成為嬉水樂園;鳥巢也開展了很多全民健身的服務項目!
還有一部分場館主要應用于競技體育,比如射擊、自行車場館等,目前作為國家隊的訓練場地。場館賽后利用已實現(xiàn)了“既服務賽事,又服務全民健身,既服務會展,又服務旅游休閑”。
(圖為“倫敦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