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1日08:49 來源:新華網(wǎng)
人們在犯了錯誤的時候,往往不想承擔責任,但是有了什么好事,即使自己沒有多少貢獻,也往往認為“有自己的功勞”。從這種日常經(jīng)驗可以看出,責任感與行為結果的好壞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日本和英國的一個國際小組通過實驗,證實了人的思維確實存在這種傾向,比起出現(xiàn)好結果時,出現(xiàn)壞結果的時候,人們更不容易產(chǎn)生責任感。 |
人們在犯了錯誤的時候,往往不想承擔責任,但是有了什么好事,即使自己沒有多少貢獻,也往往認為“有自己的功勞”。從這種日常經(jīng)驗可以看出,責任感與行為結果的好壞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系。日本和英國的一個國際小組通過實驗,證實了人的思維確實存在這種傾向,比起出現(xiàn)好結果時,出現(xiàn)壞結果的時候,人們更不容易產(chǎn)生責任感。
大阪大學研究生院生命機能研究科研究員、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吉江路子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教授帕特里克·哈格德(Patrick·Haggard)合作,讓33名接受測試的人員在實驗中按下按鈕,然后在250毫秒(1毫秒是千分之一秒)之后,讓他們聽到表達愉快感情的聲音(“哈哈哈”的笑聲和“哇”的驚喜音)或是表達不快感情的聲音(“啊”的尖叫和表達厭惡的“哎呦”聲)。
接下來,讓參加測試的人員看著表盤上快速旋轉的表針,分別回答“按下按鈕的瞬間”和“聽到聲音的瞬間”的時刻。
將兩個時刻放在一起后發(fā)現(xiàn),接受測試者在聽到表達快樂感情的聲音時,會普遍覺得按下按鈕和聽到聲音之間的時間間隔比起實際的時間(250毫秒)要短得多,從而出現(xiàn)了時間認識上的錯覺,但是,當聽到表達不快感情的聲音時,卻難以產(chǎn)生這種錯覺。
此外,研究小組還發(fā)現(xiàn),聽到中立聲音的時候,比如機器的“滴滴”聲時,有時也會發(fā)生類似聽到表達快樂感情聲音時的那種錯覺,但是令人感興趣的是,只有聽到不快聲音時,才幾乎不會有這種錯覺。因此,研究小組認為,這表明人們在自己行為出現(xiàn)壞的結果時,往往難以感覺到“這是自己造成的”。
吉江路子指出,這個簡單的實驗顯示,與出現(xiàn)好結果相比,出現(xiàn)壞結果時的行為主體感會減弱。由于自己行為的結果,對于行為的基本體驗本身都會發(fā)生變化。將來,利用這種方法,也許能夠對每個人的責任感進行定量檢測。
該項研究是獲得英國國家經(jīng)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ESRC)以及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進行的,相關論文已經(jīng)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志上。(藍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