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9日13:35 來源:齊魯晚報
面對英語這個舶來品,文化相近的中日韓三國面臨的難題有著相似性。而這兩位近鄰在英語教學史所選擇的不同道路,道出的是東亞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相同的痛苦與糾結。 |
2005年11月16日,日本京都,時任美國總統(tǒng)布什的妻子勞拉在訪日期間參觀一所高中學校,和那里的學生一起上英語課。
在韓國濟州島的國際學校,外教給學生們授英文課。
本周,北京市宣布2016年起將高考英語的分值由150分減為100分,傳聞已久的“給英語熱降溫”終于變成現(xiàn)實。巧合的是,也是在本周,日本文部省放出消息,決定將該國小學英語開課時間由現(xiàn)在的5年級提前至3年級。而另據(jù)報道,韓國按照其“2014年度高考體制改革方案”,將增大英語在高考選拔中的權重。
面對英語這個舶來品,文化相近的中日韓三國面臨的難題有著相似性。而這兩位近鄰在英語教學史所選擇的不同道路,道出的是東亞國家在這個問題上相同的痛苦與糾結。
韓國:
為學英語割舌頭
日韓兩國近年來不約而同地加強英語教育,其實很有點“笨鳥先飛”的意思。據(jù)統(tǒng)計,在參加雅思普通培訓類考試的20個國家中,韓國和日本分列倒數(shù)第二和倒數(shù)第一。相比之下,韓國學生考出這么差的成績的確冤了點——畢竟,不同于日本對英語教育的忽冷忽熱,韓國可是個在學英語上一直非常拼命的國家。
韓國人在學習英語上的劣勢也許是先天的,和日語一樣,韓語有著奇特的語言結構(黏著語)、特殊的語序(主賓謂),這些都給韓國人學習外語造成了困難。但最“坑爹”的也許當數(shù)韓語獨特的發(fā)音方式——還是和日語一樣,韓語沒有[r]這個輔音。因此在學英語時,日韓學生很難區(qū)分英文中“R”和“L”的發(fā)音區(qū)別。
為了克服這個語言天塹,韓國人從他們擅長的整容醫(yī)學角度想出了個狠招。時下不少韓國父母熱衷于帶著孩子到醫(yī)院做“割舌”手術。這種手術學名叫做“舌小帶切除術”,目的是解除“舌小帶”出了問題的患者口齒不清的煩惱。具體手術過程就是通過將連接舌底部和口腔底部的“舌小帶”切除一點,使舌頭變得靈活自如。說實話,大多數(shù)韓國人從生理結構上講其實沒必要做這個手術,該手術在韓國的流行,更接近一種表現(xiàn)全民學英語決心的“行為藝術”。
舌頭都割了,韓國人為學英語當然沒有別的血本不能下。早在2006年時,韓國在英語教育方面的投入就超過GDP的2%,特別是在前總統(tǒng)李明博上臺之后,韓國掀起了全民式的瘋狂學英語熱潮。政府推出了《英語公共教育正;桨浮,提出在2013年前共投入4萬億韓元(約合328億元人民幣)全面改編教育課程、教科書和教師制度。還搞了個“三振出局”制度,要求韓國高中以上英語教師在課上必須用全英文授課,沒這個能力就下崗。
如今的韓國,不僅中學分班時英語成績能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一些在韓國國內(nèi)排名非?壳暗拇髮W也開始在新生入學前實施英語評估測試,根據(jù)成績分班,上課用全英語教學。而韓國大學生通常都會在畢業(yè)前專門抽出多則一年少則半年的時間專攻英語,原因是韓國為了強調(diào)英語重要性,專門設立了韓國版的“托業(yè)考試”K-TOEIC,想進三星、現(xiàn)代這樣的大企業(yè)工作,都得有英語這塊敲門磚。
歷史上,“事大主義”在韓國就一直有傳統(tǒng)。從近代前的學漢語,到日據(jù)時代的學日語,再到獨立后的學英語,韓國在學習外語問題上的心理障礙相比中日小。而國內(nèi)空間的狹小,又造成韓國對外交流需求十分急迫。這些因素恐怕都是造成韓國在推行英語教育方面,在東亞三國中最為堅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