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4日09:06 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wǎng)
日本人在車廂內(nèi)不講電話、不吃東西、幾乎不交談,所以即便是這個人潮洶涌的周一早高峰,地鐵站內(nèi)和車廂里也是異常安靜,搞得我們也不好意思說話。 |
相關(guān)資訊:細節(jié)看日本之一:門票美得能當書簽 廁所音姬掩尷尬
日本的交通
中國的習慣是靠右行駛,因此到了日本你會覺得很別扭,因為日本是一個靠左行駛的國家。就連乘扶梯也是左側(cè)站立,留出右側(cè)讓人通行。這確實讓我有些不大習慣。
還有一點不習慣,就是在北京街頭步行時,躲車躲慣了,到了日本街頭巷口,總是遇到車子等人。在日本,車輛左轉(zhuǎn)就相當于咱們的右轉(zhuǎn),很多時候不用看信號燈。剛到日本時,走人行道過馬路因怕被車子碰到,所以每看有車開過來我總會下意識的放緩速度讓一讓。但隨后便發(fā)現(xiàn),只要有人過馬路,日本的車子肯定會在路口停住,直到最后一個行人過完,才會開車通過,絕不會跟行人搶行。不管這個路口有沒有信號燈,或者用不用看信號燈。以前人們總說,北京管理不好是因為人多,可到了日本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借口是多么的荒謬可笑。
相應的,日本街頭也鮮少看到闖紅燈的行人,無論這個路口有多小。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日本的11天里,幾乎從未在街上聽到過司機鳴笛催促的聲音,也沒有碰到過一起爭吵。總覺得這里的人心態(tài)較為平和,少了一些暴躁的戾氣。
還有一點跟國內(nèi)不同,就是日本的自行車道是劃在便道上的,便道和機動車道之間都有護欄相隔。這樣的設計,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機動車的路面通過率,恐怕對緩解交通擁堵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咱們作為自行車大國,由于自行車實在是太多了,照搬并不適用。
在古代遺風濃重的京都、奈良,地鐵線路遠不如東京縱橫交錯,因此交通出行很大一部分要借助公交車。在這里,每路公交車的站牌上都有精確的車輛到站時間表,前后差不了一兩分鐘。日本人是如何做到控制路面交通時間的?我們對此百思不得其解。
另外,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jié),在路口等紅燈時,這里的公交車司機是會將車熄火的!眼下,北京正在呼吁人們“停車三分鐘熄火”,然而就算遇到堵車的時候,主動熄火的司機也是少之又少。一位《北京晚報》的讀者,曾經(jīng)善意地提醒司機停車時熄火,結(jié)果差點兒惹來一頓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