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8日13:20 來源:人民網(wǎng)-日本頻道
今年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77周年,我們邀請南京民間抗日戰(zhàn)爭博物館館長吳先斌先生來到人民網(wǎng),講述他眼中的抗戰(zhàn)以及他所了解的歷史人物故事。 |
吳先斌先生帶到現(xiàn)場的文物:一個鋁制茶缸
南京民間抗戰(zhàn)博物館更多的是注重于史料性的挖掘
主持人:面對敵人,不光是武力上的反抗,肯定還有精神上的反抗。在“不愿意做奴隸的人們”這個展廳里,都有哪些文物體現(xiàn)了當(dāng)時南京人民在精神上的斗爭?
吳先斌:我這個博物館,更多的是注重于史料性的挖掘,大型的實物在這里比較少,但是史料性的文物還是比較多的。博物館對外開放八年,收集文物的過程有十多年,文物日漸豐盛,目前館藏文物3700多件,圖書4萬多冊,這四萬冊中有兩千多冊是抗戰(zhàn)時候的古籍。此外,我們博物館還收藏著二十個T的電子檔案。
也有人會想3700多件作為一個博物館也不算多,作為一個大型的博物館來說的確不算多,但是這個博物館是我自己一手組建的,我的每一件文物后面基本上都有文字上的記載。而且我更多的是挖掘文物上面的史料性,比如說,我今天帶來了一個文物,它看上去很普通,一個鋁制茶缸,但是后面有字,上面寫的很清楚,陸軍第200師598團,我說到這里,大家可能應(yīng)該都了解這段歷史,陸軍200師,什么師?它的師長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將領(lǐng)戴安瀾,598團就是他下面的一個團。如果說,200師是中國的遠(yuǎn)征軍的先鋒,598團就是200師里的先鋒。如果把這句話串聯(lián)起來講,就是598團是中國遠(yuǎn)征軍中先鋒中的先鋒。這個對我們博物館來說是很重要的,可以承載中國遠(yuǎn)征軍輝煌的歷史。為什么說這個文物非常重要,因為是200師的,200師的師長戴安瀾將軍就犧牲在598團的陣地上。為什么今天我特別在這里跟大家提中國遠(yuǎn)征軍呢?在2011年的時候,我曾經(jīng)去緬甸,到緬甸的緬北,我在山里總共待了四天,尋找戴安瀾將軍的遇難地。
我是自費去的。在這之前,有很多中國民間人士想去緬甸尋找戴安瀾將軍的遇難地,但都未成功。為什么呢?因為戴安瀾將軍遇難地是緬甸的軍事要地,不允許外國人進去。而我那一次很巧,戴安瀾將軍家的后人,他們也要去,我們就以他后人的名義給中國外交部寫了一個報告,我們的外交部非常重視,專門跟緬甸政府聯(lián)絡(luò),緬甸總統(tǒng)吳登盛特批我和戴安瀾將軍最小的兒子一起前往緬甸尋找他父親的足跡。說實在話,在緬甸幾天,非常辛苦。緬甸經(jīng)濟比較落后,我們?nèi)チ撕芏嗟胤,連電也沒有,水也沒有,交通工具也沒有,就靠兩條腿走,我們在山里面整整走了四天四夜才找到戴安瀾將軍的遇難地。
之后,我為戴安瀾將軍修了一座紀(jì)念碑,并于2013年1月29日在緬甸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