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2日16:00 來源:人民網(wǎng)-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jù)韓國《中央日報》1月3日報道,為推廣使用“常用共同漢字808字”,韓國國內(nèi)808名書法家每人書寫一個漢字,這些作品在韓國某書法博物館進行展出。其實,這“808常用共同漢字表”便是2013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牽頭編訂的,希望通過這些中日韓三國公用常見漢字的普及教育,擴大中日韓三國漢字文化圈的交流,促進東亞的和平與繁榮。中日韓三國漢字文化淵源本就深遠,文化都有其相似之處,如今共同漢字表的公布和推廣是不是將進一步搭建三國共同發(fā)展的平臺? |
圖為韓國小學生練習漢字書法。
據(jù)韓國《中央日報》1月3日報道,為推廣使用“常用共同漢字808字”,韓國國內(nèi)808名書法家每人書寫一個漢字,這些作品在韓國某書法博物館進行展出。其實,這“808常用共同漢字表”便是2013年由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紀寶成牽頭編訂的,希望通過這些中日韓三國公用常見漢字的普及教育,擴大中日韓三國漢字文化圈的交流,促進東亞的和平與繁榮。中日韓三國漢字文化淵源本就深遠,文化都有其相似之處,如今共同漢字表的公布和推廣是不是將進一步搭建三國共同發(fā)展的平臺?
語言聽不懂,可用“筆談”來溝通
古老的中國漢字已有三千年的歷史,其對日本和韓國的影響也是源遠流長。日本自古以來就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古代本來只有語言而無文字,漢字傳入日本以后,自八世紀中葉起,日本人始用漢字楷書的偏字,造成片假名,又用漢字草書的偏旁造為平假名,以為注漢字音,及標注日本語音之用。當時稱漢字為男文字,而稱假名為女文字。這才有了所謂平、片假名的日本文字的出現(xiàn)。而在朝鮮半島,最早也是使用繁體的漢字,但是復雜難懂的中國漢字讓韓國庶民難以掌握,無法自由表達其感情,于是當時的君王世宗大王便創(chuàng)造出了如今韓國普遍使用的表音文字——訓民正音。即使如此,如今韓文的發(fā)音有五成是跟漢字發(fā)音是相似的。所以,可以說,漢字是中、日、韓三個國家文化交流的天然紐帶。
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大野友曾到北京參加比賽,在和中國朋友去游玩的時候,就驚奇的發(fā)現(xiàn)從未學過中文的他竟然可以看懂大部分的商店招牌,基本明白其含義。雖然大部分時間他和朋友用英語交流,但是有時候遇到無法用英語表達的情況時,他們還會通過寫漢字來溝通。因為,日本的漢字跟中文是十分相似的,意思也相近,讀音卻不同。
據(jù)說在孫中山流亡日本期間,他結(jié)識了日本人宮崎滔天。兩人雖然語言不通,但是借助彼此相熟的漢字他們也能實現(xiàn)無障礙的交流。通過“筆談”,宮崎滔天了解了中國的革命,孫中山也與其探討中國革命的戰(zhàn)略。兩人的“筆談”書信被收錄在《宮崎滔天家藏》一書中,于2011年在中國出版。這都是得益于三國對漢字的熟悉。